与我而言,读《最近的远方》,是一种独特的体验。
这个题目很吸引人,诗意,又哲学。正如朋友——一个儿童文学作家、编辑所言:题目很有张力。
因为不习惯电子阅读,一开始读得漫不经心,拖拖拉拉,可是,有那么一天晚上,突然一发不可收拾,虽然夜已经很深了,仍然兴奋地一口气读完;恨不得不睡觉,立刻再细细品味一遍,把那些漫不经心里错过的精彩一一捡拾回来。
第二天迫不及待地二刷,我甚至还不知道这本书的作者和译者是谁,因为这是一本正在编辑,还没有校对的书。
这本书采用第一人称的叙述视角,这本身没有什么特别之处。文中的“我”是十五岁的男孩迪伦,他和父母在车祸中死去,而他却没有离开,他“陪伴”了弟弟葛瑞弗一年,直到弟弟走出了伤痛。除了开头,“我”叙述的都是自己死后的情景。如此诡异,却又如此真实,被作者拿捏得恰到好处。
描写死亡与生命的童书很多,无论是文字书,还是图画书,无论是国外的,还是国内的,这些年,我带进课堂的也不少。《獾的礼物》《一片叶子落下来》《再见了,艾玛奶奶》《爷爷变成了幽灵》《爷爷有没有穿西装》《长大做个好爷爷》《妈妈走了》《小河男孩》《马提与祖父》《天蓝色的彼岸》《一只小鸡去天国》……一口气可以列出一长串。一本有一本的精彩,一本有一本的耐人寻味。孩子们需要这样的书来启迪、润泽心灵。死亡不是恐惧的代名词。只有懂得了生命的真谛,每个人才会真正“向死而生”,活出自己的精彩,不留遗憾。
《最近的远方》的特别之处是模糊了真实与幻想的边界,如果你不留意,你可能读到本书的第四部分《常在此处,亦在远方》才猛然惊醒,原来,“我”早已在车祸中当场身亡。只是我的灵魂参与了弟弟疗伤的过程,从医院到福姨家,再到狄姨家,从美国到英国……时间长达一年之久,从发生车祸的那天——弟弟十三岁的生日那天写起,一直到弟弟十四岁生日之后结束。这是故事的主线,沿着这条线索,我们可以捕捉到弟弟的变化,从一开始的自闭,到给自己打气“该加油振作了。”“不能整天坐在这儿!”直到他认识女孩哈莉,还有老人鲍威尔——他每周三下午的陪伴对象。他慢慢放开自己,痛哭一场之后释然,回归常态的自我。这个过程中,“我”至始至终“在场”。作者的高明之处在于,他并有让我“我”仅仅作为一个旁观者存在,而是完完全全参与,独白,亦或巧妙地与弟弟等人“对话”、互动,以假乱真,以为兄弟俩都活着。
当然,细细品读,你也会产生很多疑惑,比如,为什么弟弟要去上学,而我不要,我只是陪着弟弟;为什么我一直穿着短裤……以至于最后谜团打开之后,你会豁然开朗,拍案叫绝,那种阅读的快感酣畅淋漓。迫不及待地与人分享,又生怕破坏了别人阅读的新鲜感。如果一本书,能如此牵动读者的情绪,想必,它是一本及其优秀的书,值得你翻开。
因为“我”的“神游”,叙述中穿插回忆了很多往事,主要是“我”和女孩玛蒂尔达的故事。这些小故事像珍珠一样,自然而然地穿插其中。偶尔还有一两处,描写了幽灵与幽灵的相遇,我和爸爸妈妈,还有鲍威尔去世的妻子雪莉的互动。她和“我”一样,不放心活着的那一个人。这是一种呼应,就是老师们常常教孩子们的“点题”。妻子对丈夫的爱,呼应了哥哥对弟弟的爱,他们都舍不得离开。他们都在最近的远方,静静地守候。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那些逝去的亲人,其实从来都不曾离开。他们一直在我们心灵的一隅,永远地陪伴、守护着我们,给我们勇气和力量。
读这本书的感觉,像在看电影,不同时空的转换自然而然。读着读着,有失去亲人的悲伤氤氲,也有亲情的温暖弥漫,更有剧情翻转时的惊奇,血脉喷张……
“你爱的人不会真的离开你”“ 爱会征服一切”。陪伴和爱,让伤心的人走出绝望,重新迎接新的生活。
除了这些,这本书里还有很多背景知识,譬如关于诗人迪伦·托马斯,关于音乐,各种各样的乐队,以及足球……不同爱好的读者,可以去对应、去发现。迪伦·托马斯的诗歌,以及音乐,也都与本书的主题巧妙呼应。这种多角度铺叙抵达主旨的方式,和这本书的题目一样有张力。
不要温和地走进那个良夜,
白昼告终时老人该燃烧、该狂喊;
该怒斥、怒斥那光明的逐渐消歇。
聪明人临终时虽知黑暗理不缺,
由于他们的话语没迸出闪电,
他们也没有温和地走进那良夜。
最后一浪过,善良人——喊叫说自己的事业
虽脆弱,本可以光辉地舞蹈在绿湾——
他们怒斥那光明的消歇。
狂人们——抓住并歌唱太阳的奔跃,
懂得(太迟了!)他们使太阳在中途悲叹——
他们并不温和地走进那良夜。
严肃的人们——临终时用盲目的视觉
见到瞎眼能放光如流星而欢忭——
他们也怒斥、怒斥那光明的消歇。
而你呵,父亲,在高处心怀悲切,
请用烫泪诅咒我,祝福我,我祈盼。
不要温和地走进那个良夜。
该怒斥、怒斥那光明的消歇。
——迪伦·托马斯
书中,还有隐藏了很多信息,譬如战争。鲍威尔与葛瑞弗之间情谊的纽带,不仅仅是因为陪伴,因为音乐,更因为人生经历的相通。如果教师朋友要在课堂中带着孩子们讨论这本书,要设计讨论的话题,有一个最常规的核心话题就是:一路走来,葛瑞弗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是谁帮助他最终走出了悲伤?这样,可以牵一发动全身,聊到本书很多情节,很多人物。
期待能尽快看到这本书的纸质版,也期待能在课堂上和孩子们聊书,和人物的情感共振,从作者的写作手法中汲取营养。
好的音乐,可以疗伤,给人力量,“就像一股电流,瞬间温暖了我灵魂深处的每一丝纤维。”“音乐不仅仅是音乐——它也是一种魔法。”
正如海滩男孩的《最近的远方》,甜蜜而伤感,但是又充满了希望。
读这本书,也是这样:甜蜜而伤感,但是又充满了希望。
文|吉忠兰
编辑|夏小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