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接力出版社总编辑、接力儿童分级阅读研究中心主任委员白冰先生
分级阅读起源于发达国家,在香港、台湾地区发展了十几年,分级阅读概念产生于对少年儿童生理和心理特征的科学分析。少年儿童在不同的成长时期,阅读性质和阅读能力是完全不同的,分级阅读就是要按照少儿儿童不同年龄段的智力和心理发育程度为儿童提供科学的阅读计划,为不同孩子提供不同的读物,提供科学性和有针对性的阅读图书。
分级阅读模式,目前已成为国际儿童阅读的一个重要坐标,近年来,分级阅读也逐渐进入国内出版界和部分专家、学者的视野,涌现出一些分级阅读研究机构和专家,并在不同领域和不同范围内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如中华女子学院教育学院的科研探索,华东师范大学学前教育分社历时多年开展的分级阅读研究已作为国家教育部课题获得报批,另外像贵州人民出版社、湖北少年儿童、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教育科学出版社、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二十一世纪出版社、少年儿童出版社、海豚传媒等出版机构都纷纷推出了自己的“桥梁书”、“阶梯阅读”产品,2008年7月由广东省委宣传部倡导、南方报业传媒集团主办的南方分级阅读研究中心,依托专家科研团队和政府支持,在出版分级阅读产品、制定自己的分级阅读标准,尤其是进行广东省内扎实的分级阅读活动推进方面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为国内分级阅读研究和区域性阅读推广树立了成功的范例。
但是国内的分级阅读要和国际接轨,达到欧美国家分级阅读的先进水平,还需要出版界、教育界、创作界、图书馆界、教育界,家长和孩子的普遍认同。只有通过彼此间的交流,了解分级阅读的意义,才能使分级阅读和国际接轨。不仅借鉴欧美的理念和操作办法,还能结合中国少年儿童心智发展的水平特征,提供符合中国少年儿童的需要的分级阅读标准和推荐书目。
现在的社会是细分的社会,各个领域细分化,阅读也是如此。对于普通的大众读者,我们要认真做分众研究和分类阅读研究,对少年儿童读者,我们必须要认真研究分级阅读,将分级阅读作为儿童阅读的一个重要的坐标。
上世纪后期,英美等国开始制订严格的儿童读物分级制,按3—6岁、6—9岁,9—12岁进行分级。这种正确的分级阅读符合儿童发展的客观规律和儿童阅读的发展,为孩子提供了适宜的阅读资源。跟随欧美的脚步,中国香港和台湾地区先期展开了分级阅读,这个行动成效显著,我们从2007年由国际教育成绩评估协会(IEA)每5年公布一次的“世界青少年阅读力排行”中看到,中国香港和台湾地区分别排在第2位和第22位。这种阅读能力的排名,证明了分级阅读研究对于提升少年儿童读者阅读水平的重要意义。
分级阅读细化了孩子的阅读能力,能培养孩子对书本知识的尊重,形成爱读书,会读书,读好书的良好习惯,针对孩子的年龄特点有计划的提供书籍,让孩子感受读书之美,读的懂,提高他们的阅读鉴赏能力,让他们养成热爱阅读的习惯,使阅读成为他们接受终生教育的最好形式。影响他们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不仅可以保证阅读的量,同时保证阅读的质,使不同年龄阶段的孩子和充满感受读书之美,始终保持高品位的阅读。
阅读量的要求并不代表能够促进阅读效率的增加。国家教育部在2005年颁布的新《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规定:语文教学应该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并明确提出小学阶段不少于145万字的阅读量,其中低年级5万字,中年级40万字,高年级100万字。
就像什么年龄段的孩子该补充什么样的生理营养,什么年龄段的孩子该看什么样的书,对儿童阅读来说,一定要按照不同的年龄阶段来为他们提供不同的图书,这也是儿童教育学家、心理学家、儿童文学研究专家一直秉持的儿童阅读的黄金定律。不适合孩子阅读的书,孩子读的再多,他们也很难领悟;符合孩子年龄心智特点的读书,才会让孩子的阅读更加有效,阅读科学化才让孩子获得均衡的营养。
分级阅读不仅是孩子的需要,也是家长的需要。全国的出版社,涉足少儿的出版社达到175家,2007年,全国图书零售市场增长率4.44%,少儿图书增长10.67%。少儿的图书出现了同质化现象。而我国目前大多数书店卖场、网上书店(当当除外)以及图书排行榜的图书分类法,基本都是以图书创作类别为主的营销分类体系,都是按小说、童话、科普等类别来陈列的,可家长更需要适合自己孩子年龄段的图书分类。一些家长由于不能很好的把握标准造成了选书的困惑。在书店里面,一些家长带着孩子问售货员该读什么书。在新浪亲子频道,这些妈妈们问最多的问题也是“我的孩子几岁应该读什么样的书”。
由于我们大多数儿童图书,并没有标明年龄,售货员往往不能够做出准确的回答,即使家长都知道少儿读书的重要性,面对琳琅面目的图书家长往往会感觉到无所适从。在图书上标明年龄,或者是提供书目,在卖场上展示,不仅有利于分级的指导,也方便了家长、老师的选购。这一点我也和南京的一个书店的老总谈过,他们也在做这个实验,我想这个实验一定会成功。
第二点意义,分级阅读对出版者的意义。推广分级阅读和提高孩子阅读的准备性是为整个出版产业在培育读者。从少年儿童出版来看,少儿分级阅读对少儿的出版工作有现实的意义。首先图书的出版策划要基于读者。不同年龄段读者阅读的书是不一样的,根据少儿的发育水平,坚持分级理念,才能在选题上面进行分级策划,我们给0—3岁和9—12少年看的书应该是不一样的。
基于不同年龄段的读者,书的摘要、媒体的选择都应该是不同的,只有在分级阅读的基础上,才能够分级推广,有针对性的把分级阅读的图书送到目标读者的手中。
分级阅读对于出版产业还有一个特殊的意义,那就是出版产业的原动力是读者的需求,读者旺盛的需求使出版产业保持勃勃生机。欧美国家少年儿童图书占总体图书市场的比率为20%,而我国目前只有10%,可见,我国少年儿童的阅读空间还有着广阔的成长空间,如果分级阅读可以帮助中国孩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扩大他们的阅读需求,无疑会拉动中国出版产业的可持续性发展,进而为少儿文化产业提供新的增长点和美好未来。
第三,分级阅读研究对阅读推广本身的意义。
分级阅读有助于阅读推广自身的深化和发展。阅读推广活动需要科学的理论体系来支撑,新的理论成果,使分级阅读更能发挥在现实生活中的指导作用。
在中国香港和台湾地区,分级阅读的推广分别开展了10多年和近30年。台湾自上世纪末以来,注重儿童阅读的校园推广和培养,政府和民间历年都有较大的投资,推广丰富多样的儿童阅读活动。2000年,台湾全面推行“儿童阅读实施计划”,将2000年定为儿童阅读年,并且拨了2亿幼教经费及1亿的“国教“经费推动分级阅读。
我们做“接力儿童分级阅读研究中心”的初衷,除了要借鉴欧美成熟的市场经验,方便家长和孩子选书之外,更希望能深化儿童图书的阅读推广,更突出公益性和学术性。中国目前的儿童阅读推广,不仅应该告诉读者什么书好,该买什么书,还要仔细研究中国儿童的欣赏习惯、心智水平,告诉家长和教育工作者,那个年龄段的孩子,应该读什么书。分级阅读的研究会涉及教育学、心理学和传播学等学科知识,这种学术研究和探讨对阅读推广理论的研究和发展也会起到积极的推进作用。
第四,分级阅读研究对创作者的作用。
今天也来了很多儿童界的作家,其实每个作家都有心中一个隐含的读者,每个作家他们在敲打键盘时,都自觉和不自觉和自己的隐含读者做对话。虽然有的作家不一定是面对隐含读者在创作,但是还是有相当多的作家知道自己的目标读者,对他们的生理状态、阅读习惯有比较清晰的把握。反映到创作中,他们的语言系统和叙述技巧都有着很好的作用。如果让一个长期从事少年的作家写低幼文学作家,肯定会有他自己的一个设定,反过来也是如此。作家必须要贴近读者,分级阅读对文学的创作也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目前国内少儿图书分级阅读已经取得了很多的成果,但是这一概念还缺乏普遍的了解和认同,需要方方面面广泛研究,积极呼吁,引起全社会的关注。另一方面还缺乏中国儿童的分级阅读标准。对于分级阅读标准,仍处于见仁见智的阶段,只有使各种见解碰撞,才能催生一种具有较强适应性的分级阅读标准。在社会各界的标帮助下,接力出版社倡导成立由儿童文学创造理论界、专家、学者组成的公益性的“接力儿童分级阅读研究中心”,就是要搭建这样的学术交流平台,让机构、学者分享研究成果,促进分级阅读理论的提升和发展。
研究中心自成立以来,我们已经研究和提供了儿童分级阅读的建议,中国分级阅读的参考书目。这个书目是从1万多种书当中精选出的在全国各个出版社已经出版的,并在市场上可以找到的图书中筛选出来的,这样书目和分级阅读的建议,专家、学者都做了大量的工作,我们希望每年举行的研讨会,可以强化少儿分级理念,使得出版社建立起分级理念,使图书离孩子更近一些,同时也希望通过分级阅读的推进,倡导卖场的分级展示和分级陈列,方便读者。
明年我们的研讨会,我们将和中少社合作举办。我们承认分级阅读标准的制订宜粗不宜细,对不适宜的图书,我们主张不分级。各位专家、学者尽管学术观点不同,但我们希望大家在研讨会上求同存异。相信经过大家长期的努力,我国分级阅读的研究将不断深入,分级阅读标准也将逐渐完善。我们这样做,受益的将不仅是家长、孩子、教育工作者,更是我们的民族和整个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