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天鹅阅读网!
签 到
柳斌杰:用好商务经验 建设出版强国
2017-09-07 19:47 651 作者: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今年是商务印书馆创立120年,也是中国现代出版事业诞生、发展120年。在过去的两个甲子的岁月里,中国几代出版人继往开来、努力奋斗,为中国社会的现代化和文明进步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在此,我代表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和中国出版协会,向商务印书馆表示热烈的祝贺!向为中国现代出版事业作出过特殊贡献的老一代出版家表示深切怀念!向为当代中国出版业改革发展努力奉献的专家学者、出版工作者表示崇高的敬意!

    今天的座谈会,是一个有着特别意义的座谈会,继承传统、开拓未来是鲜明的主题。我们大家通过对商务120年辉煌历史的回顾,来探讨以商务为代表的中国现代出版业发展经验,总结商务等名牌大社对于中国现代出版的重要作用,以高度的文化自信坚定中国出版未来的发展方向,建设世界出版强国。

    众所周知,商务印书馆是我国第一家具有现代意义的出版机构。120年来,商务印书馆以其艰苦卓绝的事业奋斗和矢志不渝的文化追求,成就自身的大业。成立之初的30多年就成为中国出版界之翘楚,成为当时亚洲第一、世界第二的名社大社,与世界出版巨头比肩而立,堪称中国最具代表性的现代出版巨轮。商务的发展既得益于世界先进文化的滋养,更融汇了中国智慧,综合了本土特色,满足了中国人民求新图变的时代需求,在中国文化史和出版史上都是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文化丰碑,在世界文化史和出版史上也是一个具有中国风骨的文化标记。

    商务120年的出版历史,不仅以“量”取胜,更以“质”闻名,“商务印书馆”已成为读者心目中品质的保证和象征,坚定不移的精品意识成就了中国出版的民族品牌,确立了中国出版的品质标杆

    商务印书馆的成功之道

    商务印书馆120年来坚持传承优秀文化、不断创新先进学术的出版历史,不但给我们留下大量堪称传世之作的经典图书,也为我们出版业提供了不少可资借鉴的宝贵经验。我是商务50多年的忠实读者,不但靠商务的书滋养学术精神,也认真思考过商务的成功之道。归纳起来,我认为如下几点,对当代出版业发展有普遍意义:

    一、立意高远的出版宗旨

    从1897年创立之日起,商务印书馆便一直以“昌明教育、开启民智”为宗旨,致力于传播现代文化思想,出版了大批带有鲜明原创色彩并极富学术建树的中华学术著作。中国现代学术中诸多开山之作、扛鼎之作,如马建忠的《马氏文通》、王国维《宋元戏曲史》、梁启超的《中国历史研究法》、胡适《中国哲学史大纲》等都是在商务首次出版。可以说,“昌明教育、开启民智”的宗旨,着眼国民精神的再造,使商务从建馆之初就超拔于同时代众多出版机构,闪耀出心系家国的理想主义光辉,这就从根本上形成了商务印书馆的先进性与引领性,使得商务在整个中国现代学术的建立与变迁过程中,成为积极的参与者和推动者。许多学术选题和作者选择都是商务自己主动谋划的,不仅仅是历史的记录人和见证人,这是商务主动出版精神的体现。

    二、坚定不移的精品意识

    自创建之初,商务印书馆便以具有独立编辑、印刷、发行能力的现代出版企业的姿态跻身世界出版之林,探索出了一条坚持精品、适合自身发展的兴社之路。在张元济、夏瑞芳、高梦旦、王云五等出版大家的努力之下,商务印书馆迅速壮大,至20世纪30年代编印了大、中、小学等各类教科书,编纂了《辞源》等大型工具书,译介、出版了《天演论》《国富论》《马氏文通》等中外学术名著,推出了鲁迅、巴金、冰心、老舍等众多现当代著名作家的文学作品,校订《四部丛刊》等重要古籍,编辑“万有文库”“大学丛书”等大型系列丛书,出版《东方杂志》《小说月报》《自然界》等各科杂志数十种,创办亚洲第一大图书馆——东方图书馆。新中国成立后,商务印书馆迁址北京,新一代出版人不懈努力,逐渐形成了以“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世界名人传记丛书”为代表的翻译作品,以《辞源》《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英华大词典》等为代表的中外文语文工具书为主要支柱的出版格局。120年间,商务印书馆总计出版精品图书5万余种,在译介经典名著、编纂权威辞书、推出原创精品、刊布学林新作等方面,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可以说,商务120年的出版历史,不仅以“量”取胜,更以“质”闻名,“商务印书馆”已成为读者心目中品质的保证和象征,坚定不移的精品意识成就了中国出版的民族品牌,确立了中国出版的品质标杆。一个出版社的最终价值,是看为人类精神宝库留下多少传之久远的精品力作。商务的这种精品意识应当在当代出版业中大力发扬。

    三、面向国际的文化视野

    商务印书馆一个多世纪的实践表明,商务人具有与时俱进的精神和国际文化视野。早在建馆之处,它就把握时势,注重出版反封建的新文化,把引领潮流的学术出版放在首位,走在社会启蒙的前面,它在知识精英中就是一个思想明灯。商务另一个鲜明特点,就是国际视野,努力把国际科学技术和学术领域的新成就译介给中国读者,把国际的科学教材引入中国教育,开设中国新式教育的学科体系,使学校重视中西比较、文理结合,为结束两千年只背“四书五经”的科举教育制度创造了条件。新中国成立后,商务这种视野进一步扩大,把握文化大势,关注学术前沿,在中外学术文化交流中担当了重要角色。另外,商务早期在发展过程中曾在亚洲各国建馆设点,开展中外出版合作、扩大国际影响力,奉献人类文明之光。这对今天出版走出去来说,也是重要的经验。

    四、重视人才的扶持培养

    出版品牌的积累需要几代人的不懈努力,前面说到了商务的人才阵容,名家之多,令人景仰。商务印书馆创立以来,一直把优秀人才汇聚、扶持、培养,作为出版发展的核心目标。一是汇聚人才。商务坚持以共同的文化追求聚集和吸纳了一大批优秀人才,共襄盛举。不仅仅通过一本本具体的图书来实现“昌明教育、开启民智”的宏愿,更是靠这些大家开创新文化。二是扶持新人。商务着力为接受新式教育培养的青年知识分子提供崭露头角的平台,培养文化新人。不少当时未成名的年轻学者,均是起飞于商务这艘中国现代出版业的巨型航母,出版了其立足学术界的第一部重要著作。如钱穆的第一部著作《论语文解》、冯友兰的第一部著作《人生理想之比较研究》、梁漱溟的第一部著作《究元决疑论》,都是由商务首次出版,造就了未来的大家。三是培养骨干。商务自己培养的编辑出版人才,更是星河灿烂,郑振铎、竺可桢、顾颉刚等后来声名卓著的学者都曾经是从商务印书馆的编辑起步,茅盾同志、陈云同志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从商务印书馆走向革命。陈云同志曾多次回忆商务对自己的积极影响。另外,商务走出的出版家至今也是出版界的典范。所以,商务印书馆的名字不仅和出版史联系在一起,而且和中国近现代思想史、教育史、文化史,乃至于革命史等多方面的发展都紧密联系在一起,实现了出书、出人的双丰收。

    120年来,商务印书馆一方面团结学界和社会力量,一起参与出版事业的发展,另一方面着力培养有专业能力、有独立眼光、有团队精神的编辑队伍,并将著译者和编校者的优势资源融汇发酵,不断升华,经过几代商务人的不懈努力,共同铸就了商务的学术品牌,树立了商务的文化形象,成就了商务作为我国辞书王国和学术重镇的崇高地位。

    每一个出版人,都要担负起出版的社会责任。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出版传统文化要选择优秀经典,出版学术要选择科学真理,出版当代文化要突出主流价值观,出版艺术作品要选择真善美的审美情趣

    学习商务历史经验的建议

    商务印书馆120年来所积累的出版经验是中国出版的一笔宝贵财富,带给我们许多启发和思考。今天,我们又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出版业的巨大变革和社会文化需求的日趋复杂,使我们的出版工作面临着转型与创新的双重挑战,特别是在媒体融合发展日益深化的形势下,出版行业如何保持内容产业的优势地位,如何继续发挥文化主导作用,是每一个出版工作者都应当认真思考的问题。大家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在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当下,我们的出版事业面临很多挑战,难题不少、压力不小,一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希望出版界的同行们,把对商务历史经验的学习作为出版业务学习的重要内容,以过去的历史经验滋养今天的出版实践,把握国家大局,抓住历史机遇,在今后的工作中,破难题、经风雨、创业绩,不辱使命,不负重托,为建设国际一流的出版强国而努力。为此,我向大家提出几点建议:

    第一,要担负起传承创新先进文化的出版责任

    出版业是一个国家文化建设的基础,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弘扬革命历史文化、创造现代主流文化、建设先进文化都离不开出版业的力量。读书学习也是一个人成长离不开的方式,无论世界各个国家,青少年都要花20多年的时间读书、受教育,就是要培养有智慧有能力的公民。这种刚性的需求既说明了出版业的重要,也提出了出版业的社会责任。仅从这两点就说明出版图书与国家、与社会、与人生的关系。所以,每一个出版人,都要担负起出版的社会责任。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出版传统文化要选择优秀经典,出版学术要选择科学真理,出版当代文化要突出主流价值观,出版艺术作品要选择真善美的审美情趣……经我们出版的作品,应当是传播和发展先进的文化,决不能出版那些文化垃圾、毒害人们心灵和破坏社会风尚的东西。出版界要拒绝烂文化、冷文化的侵蚀,保持严肃文化的那么一种清风正气。

    第二,要坚持精益求精的出版品格,努力推出传世经典

    文化精品反映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文化创新创造的能力和水平,精品纷呈、佳作迭出是文化繁荣发展的重要标志。不断推出与我国文化历史、国际地位相匹配,能够在世界产生重要影响的文化精品,使我国的文化百花园变得更加绚丽多彩,使广大群众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不断得到满足,是出版界义不容辞的责任。以名著名作为代表的出版精品,是传得久、留得住、读者广、影响大的文化产品,也是名社大社的立业之本。随着读者阅读品位的提升,经典阅读将成全球趋势。我们的出版社对于网络文化的优势就在这里。今后的出版必然精品当家,以质取胜,必须把出版精品力作放在首位。

    第三,要精心谋划“三跨”发展,提升中华文化的影响力

    承载中华文化的中国出版业已经走在了世界的中心,“三跨”发展的历史使命已经落在我们肩上。结合国家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实施“一带一路”倡议的布局,要谋划跨时代的学术著作、跨国界发行的出版物和跨文明对话的优秀图书,让中国出版的精品力作传播得更广更远,当前尤其要以坚定的文化自信,开拓国际市场。一方面通过各种国际交流活动,把优秀出版物介绍到世界舞台,让外国人读到和读懂中国书;另一方面加大国际出版合作,借力借船借道走出去,在外国办出版,扩大中国文化的影响力。同时,加大版权创造和版权贸易,多语种出版发行中国版权作品,让世界更及时、更准确地参与中国历史文化和中国当代发展的文化传播。

    第四,要注重培养时代需要的出版人才

    文化复兴是民族复兴的先导,而文化复兴需要更多的出版家,这是时代的需要,国家的需要。就当前而言,出版家必须具有新的职业素养:一是具有中国文化的自觉自信,立场坚定地传播中国先进文化;二是具有文化价值判断的能力,勇于出版真正记录中华民族精神创造和重要历史的精品力作;三是在当代中国出版业改革发展中能够发挥创造力,作出新贡献;四是德才兼备,学有专长,在出版业中能发挥领军作用,在专业学术方面有一定影响力;五是能够策划重大出版工程,管理重要出版企业,做到两个效益统一;六是有高尚的职业道德操守,遵纪守法、廉洁自律,培育和引导出版新风尚。希望我们出版行业的有志者,特别是年轻的出版人,都争当新型的出版家。

    第五,要加快推进融合发展以壮大出版业实力

    在数字化、互联网和大数据传播格局下,融合传播技术手段是个重要方向。出版业作为依靠技术、依靠载体开展信息内容生产、传播的行业,更要积极使用新技术、新渠道、新平台传播自己的内容。尤其要适应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的新形势,抓住信息化迅猛发展、数字化海量传播的态势,积极促进文化与科技的融合,积极开发数字出版、网络出版、手机出版等多介质、多业态出版产业,大力推进出版传播手段创新,形成中国出版的新业态和共同发展的新格局。

    最后,衷心祝愿商务印书馆继续发扬光大自己的传统,多出好书、多出精品、多出人才。优秀人才反映一个国家的民族素质和发展潜力,优秀的文化产品反映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文化创新创造能力和水平。吸引、引导、启迪人们必须有好的作品,而好作品要靠文化科学人才和出版人才的合力创造。希望商务印书馆不负党和国家交给的光荣使命,持续不断地推出精品力作,推动出版业高原上挺立起更多的出版高峰。今年特别要围绕迎接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这条主线,坚守正确的文化立场和文化追求,做好科学真理的传播和中国发展成就、思想、理论的宣传,打造更多记录我们这个时代的传世精品,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为建设文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更大的贡献。

    (本文系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出版协会理事长柳斌杰2017年8月21日在商务印书馆与中国现代出版专家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时有删节,文内标题系编者所加。)

收藏:0
相关阅读
热门新闻
少儿主题阅读复合出版阅读推广平台
©2005-2024北京接力文化艺术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并保留所有权利。
北京市东城区东二环外东中街58号美惠大厦3单元1201室 邮政编码:100027 Tel:010-65515445
网络警察 可信网站身份验证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举报移动端 品牌官网
您确定删除和此人的对话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