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天鹅阅读网!
签 到
聚众读书——聚焦上海书展
2015-08-28 10:51 1241 作者: 来源:北京青年报

       今年八月,暑气未消,秋意在望,几个大型书展,在“北上广”接力登场。刚刚落幕的南国书香节,正在举办的上海书展,即将到来的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书展是为了卖书,为了“会展经济”,但如果办得好,它就会扶摇直上,成为一个城市漂亮的文化名片 。  

       茅盾文学奖得主金宇澄希望“到此为止” 

       今年八月,暑气未消,秋意在望,几个大型书展,在“北上广”接力登场。刚刚落幕的南国书香节,正在举办的上海书展,即将到来的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书展是为了卖书,为了“会展经济”,但如果办得好,它就会扶摇直上,成为一个城市漂亮的文化名片 。

       活动间隙,青阅读记者专访了上海作家金宇澄。前几天第九届茅盾文学奖公布,《繁花》榜上有名,后续的媒体访问忙坏了作家,“确实没想到反响这么大,我觉得这个茅奖太厉害了,整个下午就不停地接电话。”金宇澄把墨镜架在额头上,身上穿着棉麻衬衫,海派气质尽显。“我会注意不要成为社会活动家,因为读者和媒体喜欢我的作品,我也尽量地多讲一些……但是希望到此为止吧。”

       谈及文学奖对写作的影响,金宇澄半开玩笑地告诉青阅读记者:“有人说可以多卖一点书。总的来说,奖项是对作家写作的肯定,特别是对于这本形式和叙事方式都有些不同的《繁花》。现在大家一打开报纸,都是普通话思维,很少有人会想到,方言实际上是一种魅力。”

       在《繁花》中,金宇澄大量使用了上海方言,描绘出上海的市井景象。“如果这本书谁要来翻译的话,他可能会翻烂几本字典。我是一个汉语作者,应该为汉语的读者写作。”  

       纸质书   怎样让读者掏钱

       书展是卖书的好时机。上周日第九届茅盾文学奖公布,五部获奖作品花落三家出版社,他们的反应相当迅速。书展头一天,作家出版社就支起展架,向读者介绍李佩甫的《生命册》和苏童的《黄雀记》;上海文艺出版社亦把格非的《江南三部曲》和金宇澄的《繁花》摆在展位最前面——这一招是很灵的,读者纷纷掏出了钱包,要一睹国内文学大奖作品。另据上海文艺出版社透露,《繁花》出版以来已经加印18次,“往后会根据市场销售情况快速反应,每次稳步加印3万到5万册。”

       除了文学奖效应,紧跟时事也属必然。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抗战图书成了书展推介的热门。主办方组织了主题专区,摆出学习出版社《大抗战知识读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抗战家书:我们先辈的抗战记忆》、北京大学出版社《看得见的二战史》、北京联合出版公司《醒狮:跨越时代的卢沟桥》等百种图书。此外,人民文学出版社发布了王树增的《抗日战争》第二卷,作者亲临现场。这套还缺一卷的书在人文社展位销量最佳——第三卷将在8月底与读者见面。

       现在出版社卖书不易,而童书却持续领跑。书展设立了“上海国际童书嘉年华”,这个少儿主题馆装饰最为温馨,30多家出版社协力迎接小读者。单是接力社就准备了600本新书、5场签售活动。青阅读记者在这里还看到一个新的童书品牌“小中信”。“中信出版社的成人书吸纳了大量优质读者,小中信希望为他们的下一代推荐兼具知识性、趣味性和艺术性的书。”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据悉,小中信的获国际大奖的绘本《小白找朋友》、由中英编辑团队共同完成的《DK儿童历史大百科》销量领先。  

       电子书  译文社的app,用的是“译元”

       在上海译文出版社的展位中间有一张大桌子,上面放了许多移动设备——iOS、安卓系统的手机、Kindle阅读器等等。青阅读记者看到,译文社新媒体负责人正在为读者演示“译文的书”app。

       这款app8月初刚刚上线,主页设有“译文的书”、“书的事”、“好东西”三个栏目,读者不仅可以在线购书、阅读,还可以获得一些重点书目、热点活动的推荐。在接受青阅读记者采访时,译文社社长韩卫东告诉青阅读记者,app项目是出版社将数字内容从门户网站向手机移动端转型的尝试。“随着移动终端的普及,最近几年我们感到移动阅读成为一种可以实现的商业模式。我们希望在业务转型的方向上构建多形态、全版权的出版模式。”

       青阅读记者尝试下载了“译文的书”app,感觉设计风格简明清新。目前在“译文的书”单元,有近300本电子书可供下载阅读,《洛丽塔》、《银河系搭车客指南》、《枪炮、病菌与钢铁》、《寻路中国》等名作都在书目中。记者注意到,原价20至30元不等的电子书,均特价10“译元”左右。“目前为了推广,出版社调整了电子书价格,6译元就可以读到译文经典的译本。”韩卫东告诉青阅读记者。

       据了解,“译元”是译文社为打造品牌而设置的app上的价格单位,1译元与1元人民币等值。韩卫东表示:“对于app而言,需要和作者沟通数字版权授权,明晰读者付费阅读的模式,并在电子书的版税分成中加大比例,尽量保证作者能拿到与纸质书接近的版税。”

      “在设计上,app坚持简约和用户体验至上的原则,小纸船logo是从译文社的社标演化而来,但更有移动互联的质感。” “译文的书”项目负责人邵明鉴在向读者介绍他们的创意构思。他和负责设计的李佳灵、电子书项目策划盛宇佳组成了数字出版小团队,和技术团队合作完成了app的研发。小团队成员都不超过25岁,他们度过了“锱铢必较”的一年,“有时为了电子书的呈现美观,排版和封面设计需要精确到像素的调整,为了适应手机阅读,甚至需要为一些电子书重新设计封面。”邵明鉴告诉青阅读记者。

       邵明鉴是德语文学专业的毕业生,“最开始在版权部实习和电子书平台对接,做app是从头学起。”对于这个团队的成员来说,这是他们每个人踏出校园的第一份工作,“感觉有点像创业。”

    “年轻的事物,应该放手让年轻人试试。”译文社总编辑史领空告诉青阅读记者。出版社给这个最年轻的编辑室配备了苹果电脑,同事们都很羡慕。他们坐在超有互联网风格的办公室里,谈论着未来,除了不断增加app上“译文经典”的数量,还将进行数字选题的策划,在保证译文品牌质量的前提下,创立译文数字品牌“Fountain”(源泉)。

       书展上除了译文社崭新的app一马当先,世纪出版集团还在上海展览中心辟出一个空间,展示了近年来在数字出版领域的尝试。大型触摸屏、kindle阅读器、pad等终端设备吸引不少读者前来体验。阅读体验区以电子书架与桌面触摸屏相结合的方式,呈现出一个“虚拟图书馆”。工作人员告诉青阅读记者,该组合模拟了阅览室的场景,“读者从电子书架上借阅图书,发送到桌面触摸屏的编号里,可以阅览到世纪出版集团的电子书。如果图书馆的人较多,也可以直接用手机app借阅,带回家阅读。”“智慧屋”区域则将互联网与实体书店融为一体,使“转角遇见书店”概念成为现实。一位上海市民在电子书架前感叹:“真方便啊!以后到书店去直接扫码,书就发到手机上了。”

       此外,世纪出版集团旗下还有一些出版社,也拿出了自己的数字方案:如“学林出版社数字出版整体解决方案”展示;上海人美社的“连环画去哪儿?”线上线下互动体验;世纪音乐出版社与易弹合作的app,不仅实现乐谱数字化,还提供钢琴视频教学以及错音纠正的功能。  

      概况   出版人和读者联欢

       8月19日,以“我爱读书,我爱生活”为主题的2015上海书展暨“书香中国”上海周如期开幕。作为国内颇具影响力的书展之一,500余家国内出版社聚集上海,除了展销新近出版物外,一周期间将举办600余场文化讲座,书展活动目录厚达30页。虽已近9月,青阅读记者抵达上海时,炎热依旧,上海展览中心主会场以及上海思南公馆等众多分会场人气旺盛。

      一周的时间,23000平方米的上海展览中心主会场每天9:00—21:00向读者开放。走在场馆中,各大出版集团矩阵以及出版社的特色活动纷呈。主场迎宾的上海世纪出版集团用多种形式诠释“恋上生活·恋上书”的主题;有出版“国家队”之称的中国出版集团旗下23家 “老字号”从北京带去近万种紧扣热点的好书,并召开主题出版论坛;作为2015上海书展的主宾省,江西出版集团的展位主打江西文化。不同展馆各有特色,不少小而美的出版社抓住时机与读者建立联系,而世界最大图书出版机构之一企鹅兰登书屋也首次亮相上海书展,中国读者熟悉的那只“小企鹅”除装帧精致的文学书之外,亦带来了极具设计感的书包等周边产品。

       在各展区周围,在街头巷尾的广告牌上,甚或是一家小小的便利店里,书展的消息以各种形式拥抱着尚未褪去暑热的上海。青阅读记者乘坐地铁2号线时发现,每幅漫画的右下角都附有二维码,扫一扫就可以获得书展的活动讯息。以红色标示的2号线是上海最繁忙的公交线路之一,书展期间,它也成为连接上海展览中心和浦东的“红线”。上海书展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浦东将利用2号线的天然链接,在途经的陆家嘴、上海科技馆、浦东图书馆、张江高科技园区等推出阅读文化活动,将上海展览馆的“书香”从浦西引入浦东。在这些地区,除实体书打折销售外,读者还可通过在现场扫描二维码等方式,免费或低价下载电子书和有声读物。

       书展期间发布了“上海市民阅读状况调查”,虽然带有地域性,但仍可窥见大众读者的偏好:纸质阅读仍具有绝对优势,同时用于数字阅读的时间在快速上升;文学、历史读物是上海市民最爱;半数以上市民每天读书超过30分钟,碎片化阅读人群和深阅读人群均有所上升,期刊、报纸阅读时间持续下降;购书意愿和支出逐年上升,首选网上书店,但对于数字出版物,“只看免费”仍居主流。  

      活动   所有的讨论都没有结果

      8月18日,东方明珠塔下的上海国际会议中心国际厅门口,赶赴一场文学邀约的读者领到一本厚厚的宣传册,这是“上海国际文学周”为读者印制的“书展文学指南”,40余场文学论坛的日程安排一目了然。文学周是书展的重磅活动,主办方以及各出版社从全球各地邀请来30位文学家、文学评论家,将在7天时间里展开三十余场高大上的文学创作谈。此外,第二届爱尔兰文学翻译奖也将在上海书展期间揭晓。

      拉开文学周序幕的即是在18日下午召开的“在东方”主题论坛,共有24人列席,其中包括刚刚获得第九届茅盾文学奖的金宇澄在内的十余位中国作家;还有来自美国的任碧莲、著有《爱,始于冬季》的英国作家西蒙·范·布伊、为《魔戒》绘制插图的英国插画家艾伦·李等。

     因为人数众多,主办方将“在东方”的讨论分成上下半场,探讨“在当下的东方”以及“在历史中的东方”如何书写。上半场的讨论更像是作家们的即兴发言,不过著有《花街往事》等小说的上海作家路内却认真地准备了一份讲稿, “在我看来中国这样一个东方的核心符号,它东方的意义从来没有独立地存在过,西方文化带来的并不是东方文化的镜像,而是民族国家。我们是穿着民族国家一件脏衣服入住了性感的东方身体,这件衣服我们不敢脱下,穿着又实在太难受。”

      下半场活动面向历史,12位嘉宾大多准备了讲稿。第一个发言的是德国汉学家米歇尔·康·阿克曼,在他看来,西方和东方都是一种叙述方式,过去西方是中心,而今天中国慢慢变成中心,西方正在被边缘化。因《繁花》成名的金宇澄的演讲,围绕“面向传统的写作”展开,他发问道:“在当代和传统之间,在所谓东方主义的对照下,向传统话本致敬,或者向传统的书写方式致敬,是否还有动力?”

       最终,主持人引用了据说是布莱希特的话,“大幕徐徐落下,所有的讨论都没有结果”,为时4小时的论坛就此结束。

     老牌名社的“软实力”

      上海是中国现代出版的发源地,商务印书馆和中华书局都从这里起家。8月20日下午,“国际文化竞争与中国软实力”论坛召开,商务发布了《国际文化版图研究文库》,包括《智能——互联网时代的文化疆域》、《论文化帝国主义》、《新自由主义的危机》、《好莱坞内部的中情局》等八本新书。在信息高速传播的今天,国与国之间文化竞争、话语权竞争日益剧烈,“文化侵蚀”与“文化被侵蚀”变得更加难以控制。嘉宾们就此阐发了各自对文化版图的看法。

       其实要说中国文化的“软实力”,中华书局的书不失为一个代表。该社在书展上启动了“第二届伯鸿书香奖同一本书主题阅读活动”。伯鸿书香奖每两年举办一次,每届围绕一本中华经典进行。本届主题为“阅读《论语》”。中华书局负责人告诉青阅读记者,经过推选,此次活动有包括李零《丧家狗:我读〈论语〉》、钱穆《孔子传》、《于丹〈论语〉心得》在内的50本著作入围,评委会将参考网友投票情况,评出十本书进入“阅读《论语》经典书单”。(本报记者  张知依)

收藏:0
相关阅读
热门新闻
少儿主题阅读复合出版阅读推广平台
©2005-2024北京接力文化艺术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并保留所有权利。
北京市东城区东二环外东中街58号美惠大厦3单元1201室 邮政编码:100027 Tel:010-65515445
网络警察 可信网站身份验证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举报移动端 品牌官网
您确定删除和此人的对话吗?